新闻中心
热点文章
- 建筑工人试做波罗粽 广州市文化馆供图 波罗粽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玉彩和建筑工人一起包粽子 广州市文化馆供图 波罗粽包的是习俗,吃的是乡愁。日前,2022年向美而行广州市公2022-06-23 15:16:38
-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明确,通过互联网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的主播人员,包括在网络2022-06-23 15:16:11
- 【热点观察】 沐浴人间烟火气 今古诗情日日新 从唐诗短视频走红看古诗词的当代传播 张静 (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教授) 近日,专家讲解《唐诗三百首》的短视频风靡2022-06-22 15:42:13
-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五周年 光明日报记者 陈雪 今年,正值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五周年。2007年1月,2022-06-22 15:41:02
- 百转千回听不够你的美,任时光追随6月10日,讲述保护传承非遗故事的国风歌曲《古曲今声》上线酷狗音乐平台。当古朴的歌词、悠扬的曲调缓缓传来,一个个穿越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2022-06-20 09:19:01
- 6月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将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在分离3002022-06-20 09:17:07
- (记者:史帅)6月17日上午,由漯河市委宣传部、漯河市委网信办、漯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美好漯河抖拍大赛暨河南人游漯河嗨夏狂欢季启动仪式在河上街运2022-06-17 16:26:17
- 6月10日,天津大学寄出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以下简称非遗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秋季新学期,7名非遗学科新生将进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以2022-06-16 15:18:00
- 本报记者王珏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资源家底逐步摸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长城、2022-06-16 15:17:31
- 【保护历史遗存,坚定文化自信②】 光明日报记者 陈之殷 编者按 5月1日起,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设立地名文化保护专章,明确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保护名录2022-06-15 10:22:44